聚焦集成电路材料与微纳器件的可靠性研究。在后摩尔时代,紧跟国际半导体器件路线图(ITRS)、围绕国家战略、集成电路重大需求,一方面,在“先进器件持续缩微“路线上,面向28nm/14nm/3nm工艺代器件,采用原位表征技术,结合EDA的MSCO“材料-器件-芯片-系统协同技术”,开展材料-器件可靠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在“超越摩尔先进器件”路线上,采用原位感知技术,面向极端环境,尤其是医疗场景中需要植入式、柔性电子器件的环境,开展芯片-系统级可靠性研究。
学术成果方面,在VLSI、JSSC、Nat. Comm.、Science、Nat. Nano.、Adv. Mat.、IEEE EDL、IEEE TED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课题(973)、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课题、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应邀在相关领域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等10余次。
教书育人方面,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等。指导学生完成全国挑战杯、互联网+、集创赛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学生毕业后进入北大、清华、交大、复旦、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深造,就业前往中电科集团、商飞、华为海思、华大九天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可靠性部门.
社会服务方面,拥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曙光学者、东方学者、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脑计划求索学者、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在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任职,包括:IEEE国际集成电路物理失效分析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CSTIC集成电路技术大会技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