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0)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学校未来应成为世界新学术、新科技、新人才策源地的站位,围绕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更新观念”“改变思维”为先导,统筹安排博士培养阶段,有机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强化博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创新型思维及能力,支持博士研究生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培养目标
1.人才的基本定位
(1)具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和坚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理论基础,系统、扎实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方法;
(2)有较强的科研创新、综述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一门以上外国语,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全面了解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动向,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的某个方向上有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4) 能独立地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5)具有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通信与信息系统:具备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基本理论,熟悉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建模、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学术、技术骨干与学术、技术带头人;
(2)信号与信息处理:具备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熟悉信息的获取与传输,智能计算与识别的基本方法;培养在多维信息感知与分析、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具备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学术、技术骨干与学术、技术带头人。
3.人才的培养特色
注重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二级学科(专业)
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四、毕业与学位要求
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点(观测点)及其内涵阐述 |
1.理论基础扎实 | 1.1 通过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平均取得75分或中以上成绩。 |
1.2具有广博的科技知识知识和坚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理论基础。 | |
1.3有较强的科研创新、综述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一门以上外国语,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 |
2.思维能力兼备 | 2.1 系统、扎实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方法,取得学位分委会认可的科研创新成果。 |
2.2全面了解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动向,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的某个方向上有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 |
…… | |
3.独立科研 | 3.1能独立地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
3.2具有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创造性成果。 | |
…… |
五、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1.学习年限
(1)普通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6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3)本科直博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
2.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培养过程由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两个阶段组成,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创新能力。实行导师负责制与研究团队集体指导相结合。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1.学分要求
(1)普通博士研究生修读总学分13 。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5学分,学位基础课2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2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2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 2学分。
(2)硕博连读研究生修读总学分:24 。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6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2 学分,学位基础课5 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5 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4 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2 学分。
(3)本科直博研究生修读总学分23 ;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5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2 学分,学位基础课5 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5 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4 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2 学分。
(4)补修课程要求: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应当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或本科专业的有关课程,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
(5)港澳台博士生可免修学位公共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
(6)国际留学博士生可免修学位公共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一外国语》,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或《中国文明导论》和汉语课程等有关课程。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留学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
2.课程体系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中英文名称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普博 | 硕博连读 | 本科 直博 |
学位公共课 | TYKC0321101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World | 2 | 秋 | 必选 | 必选 | |
TYKC0611101006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 2 | 秋 | 必选 | |||
TYKC0611101003 | 自然辩证法 The Outlin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 1 | 秋 | 必选 | |||
外国语 English | 2 | 春/秋 | 必选 | 必选 | 必选 | ||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类课程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 1 | 必选 | 必选 | 必选 | |||
通识选修类课程 | 2 | 必选 | 必选 | ||||
学分要求:普博生≥5学分; 硕博生≥8学分;本博生≥7学分; | |||||||
学位 基础课 | INCE3711102033 | 科研论文写作 Science Essay Writing | 2 | 秋 | 必选 | 必选 | 必选 |
MEI03711202004 | 随机过程 | 3 | 秋 | (普博生可以不选) | |||
学分要求: 普博生≥ 2 学分;硕博生/本博生≥5学分; | |||||||
学位专业课(必修) | INCE3711102020 | 图像分析 Image Analysis | 3 | 春 | 3选1 | 3选2 | 3选2 |
INCE3711102039 | 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3 | 春 | ||||
INCE3711102006 | 信号检测与估计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 3 | 春 | ||||
学分要求:普博生≥ 2 学分;硕博生/本博生≥5学分; | |||||||
学位专业课(选修) | INCE3711102037 | 计算机体系结构 Computer Architectute | 2 | 春 | |||
MEI03711202010 | 微波与天线 Microwave and Antennas | 2 | 秋 | ||||
INCE3711102027 | 深度学习及应用 Deep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 2 | 秋 | ||||
ETST3711102001 | 模拟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 | 3 | 春 | ||||
ETST3611102008 | 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and System Design | 3 | 秋 | ||||
信息学部其他一级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 2或3学分 | ||||||
学分要求:普博生≥ 2 学分;硕博生/本博生≥4学分 | |||||||
跨一级学科课程 | 跨一级学科选修课1 | 2 | |||||
学分要求:普博生/硕博生/本博生≥2学分 | |||||||
非学位课程 | 修读培养方案要求以外的课程,如补修本专业本科课程等,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 必须选修本科培养方案里的思维通识课,不做学分要求,但作为毕业要求;已经完成本科培养方案思维通识课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免修。 | ||||||
总学分 | 普通博士研究生 | ≥ 13 学分 | |||||
硕博连读研究生 | ≥ 24 学分 | ||||||
本科直博研究生 | ≥ 23 学分 |
七、培养环节考核
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包括年度报告、资格考试、开题报告、科研训练及学术活动、中期考核及论文预答辩,各环节考核时间安排详见下表(硕博连读一般为二年级申请,如果三年级申请硕转博学生,相应考核环节将顺延一年)。
学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普 博 生 | 年度报告 | 资格考试 | 开题报告 学术活动 中期考核 年度报告 | 年度报告 | 预答辩 | 答辩 | ||||||
硕 博 生 | 硕士 | 硕士 | 硕士 | 硕士 | 年度报告 | 资格考试 | 开题报告学术活动中期考核 年度报告 | 年度考核 | 预答辩 | 答辩 | ||
直 博 生 | 年度 报告 | 年度报告 | 资格考试 | 开题报告 学术活动 中期考核 年度报告 | 年度报告 | 预答辩 | 答辩 | |||||
科研训练贯穿始终 |
1.年度报告
(1)考核要求
考核时间为每学年末,博士生向导师汇报一年来的学习与科研进展,院系、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由考核专家组把关给出合格、不合格的评判。第一次考核不合格者,可在一年内申请第二次考核,两次考核均不合格者,学院、考核小组和导师共同决定其是否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资格考试
(1)准入条件
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后,方可申请参加资格考试。
(2)考核要求
我院将在研究生院指导下组织实施资格考试,资格考试不得以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或文献综述代替。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试分数(总分100分)高于或等于75分为合格,低于75分为不合格的评判。第一次不合格者,一年后参加第二次资格考试。第二次不合格者(含主动放弃者),普通博士研究生按肄业处理;本科直博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可申请转为同专业硕士生培养,且须至少学习1年,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硕士学位,颁发硕士毕业证书。
3.开题报告
(1)准入条件
通过资格考试后,普通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本科直博研究生应在第三学年结束前完成论文开题。
(2)考核要求
论文开题在中期考核结束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由考核专家组把关给出合格、不合格的评判。不合格者,可申请在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开题,第二次仍未通过者,按肄业处理。
4.科研训练与学术活动
(1)考核要求
普通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本科直博研究生在第五学期进行科研训练与学术活动考核。学术活动审核,包括各类学术讲座、论坛、竞赛、毕业答辩、电子展等活动。参加活动的数量不得低于20次,其中参加学术讲座不得低于10次。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提交的有关报告、材料并结合实际表现给出合格、不合格的评判。
5.中期考核
(1)准入条件
完成课程修读、资格考试、开题报告以及科研训练与学术活动,普通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二学年、本科直博研究生在第三学年进行中期考核工作。
(2)考核要求
成立考核小组审核课程学习及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博士生资格考试、学术活动和开题报告的情况,以上审核内容都必须通过。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所有中期审核内容为都为通过,中期考核结果为合格;否则中期考核为不合格。中期考核合格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按培养计划继续完成博士学业;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如是第一次考核不合格者,可在一年内申请第二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可视其情况延长学习年限或按肄业处理。
6.论文预答辩
(1)准入条件
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盲审前必须进行论文预答辩。博士生最晚须在学位论文评阅盲审前1个月通过预答辩。
(2)考核要求
预答辩委员会投票结果为通过,才能进行论文外审。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论文预答辩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第一次预答辩不合格者,必须根据预答辩小组意见,全面修改论文,经导师审阅同意后,重新进行预答辩。第二次预答辩仍未通过者,可视其情况延长学习年限或按肄业处理。
八、创新成果考核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科研成果须满足下列条件,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答辩。
发表2篇二区及以上期刊论文(CCF-B会议等同于中科院二区期刊论文,通讯作者单位必须为华东师范大学),其中一篇论文必须为页数大于6页的长文;
其他经过学位分委会认可的成果。
港澳台博士生和国际留学博士生满足下列条件,经审核后也可申请学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公开发表2篇信息与通信领域EI及以上会议或期刊论文,或公开发表1篇SCIE期刊论文,或其他经过学位分委会认可的成果。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九、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博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或与企业公司合作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具有理论或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
(二)论文开题在中期考核结束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三)论文撰写。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博士研究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5年。
(四)论文预答辩。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院系组织的论文预答辩。院系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听取申请人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申请人可否如期参加答辩。
(五)论文评阅和答辩在举行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按规定程序通过“双盲”评阅、评定。“双盲”评定和评阅合格,方可进行正式答辩。
(六)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
十、必修课程教材
课程名称 | 选用教材(含教材、教学参考书) |
科研论文写作 | 自编讲义 |
随机过程 | |
图像分析 | 图像处理、分析与机器视觉,Milan Sonka,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
数字通信 | 数字通信(第五版),J. Proakis,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
信号检测与估计 | 信号检测、估计理论与识别技术(第1版),肖海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
十一、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肖海林. 信号检测、估计理论与识别技术(第1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
张跃辉.矩阵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
徐建华. 图像处理与分析, 科学出版社 1992.
Stephen H. Hall, Garrett W. Hall,James A. McCall. A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 : a handbook of interconnect theory and design practices.Wiley-IEEE Press,ISBN 0-471-36090-2.
周志华. 机器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戴跃.智能运动控制系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Ian Goodfellow,Yoshua Bengio,Aaron Courville. 深度学习,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R.G.Gallager.Stochastic Processes: Theory for Applica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蒲涛等.微波光子学原理与应用,中国工信出版社, 2015.
田乃硕等.离散时间排队论,科学出版社,2019.
Thomas Schonhoff,Arthur A. Giordano.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黄松岭,吴静 虚拟仪器设计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Cleve B. Moler. Numerical Computing with MATLAB,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08.
John G.Proakis. Digital Communications. MC GRAW HILL INDIA,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