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学院教师代表吴幸教授寄语2024届毕业生

发布者:李晓婉发布时间:2024-06-21浏览次数:10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学院的教师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向2024届所有的毕业生,表达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作为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圆满完成了在华东师大学习生涯。同时,我也要向所有为同学们付出爱心、关怀和努力的后援团们,表达衷心的感谢!


      这是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耕耘的第十个年头,今年我们有幸见证马鞭草再次成为毕业花,象征着期待与成长。此时此刻,我以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是朋友的身份,想和同学们再谈两点思考和期待——拥抱智能,勇攀科技高峰;自我完善,在后成长时代展翅翱翔。


      首先,智能时代的洪流已经到来,AI正引领变革。就在昨天,学院老一辈教师精心编撰的《传承》一书正式发布。在发布会上,匡定波院士、薛永琪院士、褚君浩和大家分享了很多电子信息学科发展的历史,让我们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们学科的发展史,正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创新史,这也是我们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一直以来的育人理念。同学们,今天的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成长在快速发展的年代,十年前我们校园里还没有能够智能定位的自行车,十年后智能开解锁的小蓝车或者小粉车随处可见。十年前我们老师统计学生信息只能靠一个一个手输入,十年后一张共享智能表单就轻松搞定。十年前同学们dota游戏基本靠吼,十年后元神联通信更方便——你们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与此同时,你们所面临的挑战又是前所未有的,作为通信学院的科技芯青年,我们所学的通信、集成电路,是AI技术最底层的硬核技术,在“数智跃升”的时代,你们不仅要拥抱AI,更要肩负起传承创新精神,用所学本领推动时代变革的历史重任。


       第二,迎接后成长时代,遇到更好的自己。了解集成电路的同学们应该都听过“后摩尔时代”这一名词。类似的,从大学毕业到工作5年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内,我把这段时间称作是“后成长时代”。正如“后摩尔时代”不意味着创新的终结,后成长时代也不意味着学习和成长的结束。事实上,后成长时代的学习任务和烦恼可能比生命中前20年的总和还要多。同时,这也是一段没有老师、没有家长督促,幸运的话还能靠朋友,否则只能靠自己走过的一段时光。在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渐渐的,人的一生可能就定型了。我经常和我课题组的学生说,今天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分享给毕业的所有同学们,在后成长时代,一定要保持继续学习的态度,一定学会要自律、自信、自省,才能自立、自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遇到更好的自己,则需要更大的眼界。今天毕业之后,你们或许继续深造,或许进入社会,如果大家眼里只有做不完的实验,加不完的班,开不完的会,那你看到的只是一份工作,那很单调,甚至有点枯燥。如果大家眼里,能看到朋友的支持,家人的鼓励,以及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那你看到的是生活,是更大的视野。


      各位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未来不论如何选择,都请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敬畏。我们虽暂时分离,但愿这段旅程能成为你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期待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能再次相聚,见证你们的成长与成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