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学院优秀毕业生2020级本科生蒋天颢发言

发布者:李晓婉发布时间:2024-06-21浏览次数:1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通信学院2020级的本科生蒋天颢。时光飞逝,在华东师大的4年本科生活好似一场电影,在今天终于迎来了属于每个人的大结局。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我深感荣幸能够代表通信学院本科毕业生在此发言。今日,我想用3个词来概述今天的发言内容,分别是成长、感恩和憧憬


     我们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四年前,我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梦想,踏入了华东师大的校园。在这里,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学会了面对挑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收获与成长。


     首先,自强不息的毅力和互帮互助的友情是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收获。通信学院20级本科同学曾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10门专业基础课和22门专业必修课的考验,在大三上学期面临11门高难度专业必修课的情况下,我们坚持赶上早上8点的课堂,离开深夜12点的图书馆,并在考前坚持去往可以连续通宵的实验A楼;我们中部分同学还选择参加了精英班。作为精英班成员,无论是寒冬还是盛夏,我们在约450天的时间中,每天坚持跑步3公里。除此之外,我们还曾共同参与电赛、集创赛、蓝桥杯、光电赛等10余项国A类竞赛。4年来,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20级同学共取得国家级奖项超30项,发表论文约10篇,在锻炼意志和获得友情的同时,获得了璀璨的成绩。


     其次,培养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是通信学院学生成长的关键路径。作为通信班的班长,我曾组织过15次班级活动,并作为负责人参与了13项竞赛和科创项目。这些丰富的项目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加强了我的时间观念。在本科毕业班,每位同学都在各自参与的项目中扮演着主导角色,无论是在学术竞赛、科研科创探索,还是在社团活动、学生会工作,甚至是娱乐体育或志愿服务等领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青春的独特魅力。


     第三,我们成长过程中还伴随着视野的开拓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曾参加了2届进博会、3个月疫情防控和2次校庆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从高中时与班主任唯唯诺诺地对话,到如今站在台上云淡风轻地谈吐,志愿活动带给我视野和内在素养的提升。


     今天,我们以毕业生的身份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回顾我们4年的收获和成长,更想感恩一直关爱我们的父母以及开拓视野、指点迷津的老师们。在这段求学旅程中,家的温暖始终如影随形。在这四年的求学路上离家远的同学或许很少与父母见面,但家人的微信和电话却从未间断,总会在需要时出现在我们身边。每当我们感到沮丧时,是家人的鼓励和安慰让我们重新振作;每当我们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家人的骄傲和喜悦与我们共同分享。


     在华东师大,我们还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我们的辅导员梅月平老师,总在我们最危险的时候给予关心,疫情期间有同学在凌晨1、2点还能收到来自梅导的关心;实验中心的丰颖老师和金豫老师,教会了我们焊接第一块电路板,调通了第一行代码,并在后续的电子类竞赛中予以训练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鼓励;精英班班主任刘一清老师,不仅教导我们数电、FPGA等等知识,还严格督促精英班同学每日在晨跑中锻炼意志和体能,并给予生活上的关照。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是我们的校训,也是华东师大对我们的期望和殷切嘱托。在华师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后,我们应对未来有着更加明确的憧憬。作为通信学院的毕业生,我们之中有的人从事科研道路,励志攻读博士学位;有的人向往工业界,努力实习积累经验;有的人热心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志愿和社会公益活动;有的人发挥兴趣优势,摄影乐器表演主持无所不能;还有的人向往自然,励志踏遍山河九州,做起了旅游博主。


     未来,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也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都应拥有宽阔的视野和大气的心胸,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勇于探索和创新。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谨代表2024届通信学院本科毕业生向学校、学院和所有老师同学、家长们表达最诚挚的感激与敬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