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组织20级新生参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发布者:李晓婉发布时间:2021-01-08浏览次数:190

      为了让20级新生了解专业科研方向,明确目标,16日下午,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胡孟晗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多维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人员组成、研究方向、重要科研成果等基本情况,同学们基本了解了多维度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任务。





      毕恒昌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微纳传感与智能系统研究室的相关情况。本研究室致力于新材料、新原理、新器件的微纳传感与智能系统的研发。既有面向国际前沿的微观机制原位研究,又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及人民健康的微纳传感与智能系统研究。研究室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为未来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田应洪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室目前的机器人,智能小车,羽毛球机器人,双足和机器狗等。解释了机器人关键技术,环境感知,核心运动控制算法,人工智能决策。解释了目前的线性代数,高数,概率,C语言,后续的电路分析,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关联课程的重要性,为同学们的后续学习指明方向。



      



      康玲博士生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冲击融入各个行业,“仿生皮肤”型柔性传感器是实现多维度信息采集与捕获的重要核心器件。本研究室开展的基于高分子聚合物以及环保纸基为基底的多功能型柔性传感器与能源器件的设计与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平台。目前国内先进智能传感器的集成及绿色能源系统的开发,已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为未来微电子行业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张帝和毕海心两个博士生向同学们介绍到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数据流量大规模地增长,这对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通信系统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进一步研究大容量且高质量的光通信系统迫在眉睫。本实验室在光通信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积累,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算法与光通信的结合,研究内容涉及高速光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与调控、人工智能算法在光通信中的应用、新型高性能全光器件等,实验室为该研究领域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与学习环境。光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重要传输手段,同时也是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单昕昕同学和王梓成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生物信息处理和智慧医疗中的医学影像判别分析和生物特征识别研究,展现了大数据时代AI+健康医疗的融合创新。本研究室针对医学影像在临床诊疗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影像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检测、配准、分类和分割等应用领域不断探索,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向和良好的科研学习环境。





      刘一鸣博士生、张嘉楠博士生向同学们介绍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数据的处理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其中高光谱图像相比于传统图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本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及病理高光谱图像的智能识别与研究以及显微高光谱成像系统的搭建和开发。基于高光谱图像的病理诊断算法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未来医学诊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同学们通过参观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方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更好的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