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故事 | 杜浩东:在书本中寻找真实的自我

发布者:李晓婉发布时间:2021-05-28浏览次数:44


对于许多人而言,世界读书日只不过是一个纪念读书的节日。然而,读书日不仅仅应该成为一种具有仪式感的纪念方式,更应该像它宣称的那样:“让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20204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了年度阅读力报告。报告展示了2020年两校区图书馆开放、使用情况,同时还发布了年度借阅达人榜单。其中,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杜浩东同学以年借阅图书369本的成绩登顶研究生年度借阅达人榜单。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同学,聊聊他对阅读的看法。


杜浩东同学


谈及阅读习惯的培养,杜浩东同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说读书就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打游戏,而我喜欢阅读,读书的时间是我最轻松快乐的时间。” 互联网时代,人手一部手机,信息获取变得十分便捷,但这却并未被很好地利用,反而越来越多人们渐渐变成了沉溺于聊天或游戏的“低头族”。但杜浩东同学很喜欢阅读,他讲道“我每年会买很多本书,相对于电子书,我更喜欢纸质书。我相信,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纸质书的意义是不同的。”


杜浩东同学的书架


杜浩东同学很喜欢大学的图书馆,他说“我始终认为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应当是它的灵魂,最能代表着学校的气质和底蕴。我时常去图书馆寻书,寻到一本好书便带回去慢慢看。图书馆就像一个宝藏库,什么书都有。”



杜浩东同学讲,自己很喜欢读本校老师的书籍“来华师大两年,我读了不少好书。”他会主动关注老师们的消息,去听老师们的讲座。“老师们都非常有学识,听他们的讲座让我受益良多。”谈及喜欢的老师,他如数家珍“杨奎松教授、沈志华教授、茅海建教授……这些老师的书我都读过”。

谈及读书的意义,杜浩东同学讲到“关于读书的意义,我在社交平台上层看到过一段话讲的很好:认知层面的学习总会遗忘,但是情感和意志层面的生成是持久的。读书总不能像写论文一样,为了引用而引用。或许一本书读完不到三天便忘得一干二净,但读书时的所思所想已融入意志层面中。所以读书时应该多思考,思考出来的东西才是你真正的收获,文字忘了可以再读,再读又会有新的思考,那就是新的收获。”他说“也有朋友问过我看过的书都记得住吗,当然是记不住的,因为我不需要记住、也记不住那么多。”最后,他总结道“所以只管读就好了,没有什么意义,也不需要记住,这就是我的观点”。

在访谈的最后。杜浩东同学也为大家推荐了两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平如美棠》和《这里是中国》。《平如美棠》是饶平如先生在妻子逝世后所画的画册,记录了他与妻子毛美棠一生的故事,被称为“最美的书”。《这里是中国》由星球研究所积蓄3年而成,是国内第一部全视野中国地理科普著作,全书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山河,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


《平如美棠》


《这里是中国》


杜浩东同学说“这两本书的内容都很轻松,课业繁忙的同学们也可以抽空阅读,不仅可以在课余时间放松心情,还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领略祖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