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面向6G的无线光通信技术演进与拍赫兹通信
报告人:徐正元 教授
主持人:汤璇 副教授
时间:9月30日10:00开始
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魔方厅
报告人简介:
徐正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国家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终身教授、加州大学泛在光通信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清华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与光通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包括拍赫兹通信,无线光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定位与感知,智能网络,无线通信大数据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专著3部,获得谷歌学术引用10000多次,自2014年以来,逐年被列入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拥有国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部分成果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报告》。担任多年IEEE和OPTICA期刊副编辑,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智慧可见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多次受邀担任国家科研与人才项目评审专家。为2010年第一届IEEE无线光通信国际研讨会的创始主席。
内容简介:
半导体光电器件技术的突破已为全场景高频段移动通信带来了新机遇。无线光通信技术挖掘丰富的光谱资源,使用多频段红外/可见/紫外光波作为无线信息载波,不断迭代演进,助力空/天/地/海全覆盖的宽带移动通信。该报告首先介绍国际无线光通信研究与产业化现状。接着指出移动终端与干扰环境引起的网络拓扑、节点接入、信号接收方面的大动态性与随机性。进而重点介绍室内室外和海洋场景下应对这些挑战的无线光通信与组网技术,以及试验系统。然后引出拍赫兹通信(Petahertz Communication)技术,旨在突破基于视觉进行多色分段的传统理念,实现目前碎片化光谱、技术与场景应用的无缝融合,解决无线光通信技术演进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提升多类移动终端与动态多样环境的适配性,并赋能6G通信感知、网络智能、定位导航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