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芯”向未来 |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人才招聘

发布者:胡思雨发布时间:2024-10-17浏览次数:10


学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源自1984年建立的电子科学技术系。2001年学校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科学技术系归属信息学院,2008年在电子科学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电子工程系和通信工程系。2019年7月学校对相关学科资源进行梳理整合,组建信息学部,并成立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21年4月学校批准成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挂靠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同时批准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学院,隶属于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与定位导航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平台。并建有上海集成电路重点产业学院、上海市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招生博士生和硕士生;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两个专业招收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学生培养过程中贯彻“新工科”培养理念,强化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为我国通信、集成电路等产业及科学研究输送了大量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擅长专业应用、创新意识与能力兼备的新型工科人才。

学院现有教师115人,其中教授 (含研究员、教授级高工) 3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46人。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 1000 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00余人。


主要研究方向

1.宽带无线通信与光通信:下一代移动通信体系,无线信道、算法、应用、新体制。

2.智能时空信息与定位导航:空间信息处理,高精度定位,室内定位和导航新体制、系统、算法。

3.信息感知分析与智能系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物联网,智能化系统。

4.生物信息处理与智慧医疗: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学,医学信息处理,智能芯片。

5.集成电路先进工艺与智能EDA:聚焦集成电路先进工艺、核心器件、物理模型、先进工艺的表征与可靠性、EDA及芯片设计等。

6.集成电路材料与微纳器件研究:围绕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展开“原位”研究,发展多种原子尺度表征测试的方法,揭示在力、热、光、电、磁等多场耦合下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提升可靠性。

7.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研究方向包括模拟、数字、混合、射频、毫米波、太赫兹等芯片设计,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性能芯片。研究内容包括汽车自动驾驶雷达、无线射频收发机、合成生物学、量子计算控制器、电源管理、低功耗模数与数模接口转换、电子药物胶囊、视频图像处理等芯片设计。

8.半导体光芯片:围绕化合物半导体激光芯片、硅光芯片、微腔激光器、片上电光调制器、光电转换器件等半导体光电器件与芯片,从器件物理、结构设计、材料工艺、封装测试、系统集成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招聘岗位

应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专任教师,下列岗位长期招聘。

1.学术带头人

一般不超过55周岁;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学术视野,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已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能够引领本学科发展; 已获得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荣誉称号。


2.紫江优秀青年学者(青年领军人才)

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职,且具有连续3年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能胜任本科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学术成果,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发展潜力大,具有协助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学校、学院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完善的服务保障,并竭诚欢迎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依托我校申报2025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其他相关人才项目。


3.紫江青年学者(青年拔尖人才)

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应具有1年及以上的博士后研究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已取得同行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有突出的发展潜质,并有望成为所在学科的青年领军人才。


4.教授、副教授(含准聘副教授)

应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者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周岁,应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者年龄一般不超过 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在本校获得博士学位的应聘者须有1年及以上在其他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或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经历;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并已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有良好的发展潜质和创新思维。


5.专职科研人员

专职科研人员实行年薪制,同时可按学校同类人员享受社会保险与住房公积金;按学校相关规定享受周转房、子女入学政策及科研等方面奖励政策;可在本序列内进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也可申请应聘学校教学科研岗位。


6. 博士后研究人员

35岁以下,博士学位获得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应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并已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薪酬待遇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综合年薪(税前)30-90万人民币不等,同时提供丰厚的科研启动经费。拥有良好的科研办公环境和充足的空间,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提供购房补贴和过渡性人才公寓,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享受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学校隔条马路便达)。

符合条件者学校、学院支持申报各类国家及上海市人才计划。若入选,住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将大幅提升。


2024年度青年科学家

(学者)论坛预告

为进一步促进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和深度合作,华东师范大学拟于2024年11月底—12月初召开第十届(2024年度)青年科学家(学者)国际论坛,我院将同期举办分论坛。诚挚邀请各位青年学者报名参会,交流学术成果,碰撞思想火花,增进彼此了解,进一步加强海内外青年科学家(学者)的相互交流。

🔘学院分论坛以学院整体介绍以及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与面试形式召开。本次论坛设立人才招聘绿色通道,通过交流充分了解后可直接进入入职流程。

如您有意报名参加,可电话或邮件咨询学院人事招聘联系老师,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反馈。



应聘方法

有意向的应聘者可直接进入“人才招聘平台”填报具体岗位,或可通过邮件或电话具体咨询。

人才招聘平台链接:

http://www.jobs.ecnu.edu.cn/product/recruit/website/RecruitPostNew.jsp?FM_SYS_ID=hdsfdx_hr&postTypeCode=1

邮箱:xxliu@admin.ecnu.edu.cn

电话:86-21-54345119

联系人: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