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故事 | 张烨薇:笃行致远,做不负时代的芯青年

发布者:李晓婉发布时间:2022-12-25浏览次数:10


张烨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在校期间曾获本科生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君浩基金”飞翔奖学金。担任班级团支书兼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宣传委员,曾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称号。




 

一见倾芯,信念是坚持的力量

第一次意识到祖国的芯片危机是在2018年,还在读高二的张烨薇在网上了解到中兴禁令事件,而芯片行业的人才缺口与日俱增,在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感染下,她在心里悄悄埋下了“为中华芯崛起而读书”的种子。

进入大学的三年来,她保持着对微电子专业的满腔热忱,始终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稳步上升,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推免资格,今后将以直博的方式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从基础课程到核心课程,从使用芯片到设计芯片,所学越来越接近卡脖子技术,无论是工艺中需要的光刻机还是仿真设计需要的EDA软件,都是我国芯片不能实现完全自主化的瓶颈,也让她强烈认识到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八月美国在签署《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后又开始针对我国基于GAA架构的EDA技术,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兴趣方向,她毅然选择在今后的读博阶段中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为祖国集成电路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开拓创芯,突破是付出的收获

她积极参与科研,不断探索专业相关领域,从大二开始便进入吴幸教授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依托课题组的实验平台,她将更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科学研究上,并在吴幸教授课题组“自律、自信、自省”的科研氛围中,培养了浓厚的科研兴趣和严谨的科学思维。期间她对基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新型阻变存储器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吴幸教授和课题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张烨薇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scale期刊(中科院二区,IF 8.31)。在掌握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后,她还参与了几项与未来方向相关的前沿工作,坚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回忆自己的科研竞赛时光,虽然很苦很累,但她从没想过放弃。第一次在中北校区和队友一起通宵、晚上十一二点时信息楼寂静的身影、三四个小时极限睡眠后与导师、队友争分夺秒的讨论……在准备论文期间,作为唯一的学生作者,她以“挑大梁”的方式负责了排图、撰写、投稿、修改、回复审稿人意见等流程,由于缺乏经验,在这项工作中投入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有过彷徨也有过焦虑。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耗时近两年,论文在20226月正式发表,这不仅是对该研究的认可,更是自己最珍贵的科研足迹,为今后的科研创下了良好的开端。正是这些数不清的坚持,让她以自己的方式使大学时光变得更有意义。



 

不忘初芯,责任是青年的勋章

张烨薇牢记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曾作为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志愿者获得上海市肢残人协会优秀助残者称号,2020年初武汉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筹划防疫募捐工作,获得咸宁市政府抗疫志愿者称号,在学院里也积极帮助服务同学、曾担任假期留校学生志愿者、迎新志愿者等。同时她始终不忘为祖国芯片事业奋斗的初心,多次在志愿活动中为小伙伴进行专业知识科普、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同学。另外,她始终要求思想进步,于20215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定期学习党的先进知识,以党的伟大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奋斗的决心。同时她连续三年担任班级团支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三次带领支部获得先进集体和“一团一品”示范团支部称号,也多次开展芯片相关的主题活动,同学间相互促进,争做祖国事业的螺丝钉。




 

芯程大海,卓越是前进的目标

卓越永远是她前进的目标。在三年的时间里,学业排名第一、科研科创取得不错成果、能够积极服务集体,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无论是哪一方面,她都始终朝着“自由而全面”的方向努力。

作为一名未来的卡脖子技术攻坚者,她表示必将在芯片领域坚持下去,将学术科研的“小我小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我大梦”相结合,在奋力拼搏中书写属于她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答卷。